【2025買樓印花稅】首次置業交幾多從價印花稅?附印花稅計算表
家居文章2025年4月18日
在香港買樓是一個重要里程碑,尤其對首次置業人士來說,既充滿期待,亦帶來不少疑問和壓力。相信不少人都聽過買樓需要繳付「印花稅」,但實際上該如何計算?而政府最近宣布的寬減印花稅政策,對於400萬或以下的物業,只需繳交100元印花稅,成功進一步降低置業門檻。然而,若購買超過400萬的物業,又需要繳交多少印花稅呢?本文將為您解答有關印花稅的各種疑問,並提供最新2025印花稅計算表,讓您對印花稅一目了然,安心規劃置業之路。
目錄(點擊跳往相關段落)
- 甚麼是印花稅/厘印費?打厘印是什麼?
- 印花稅的種類
- 從價印花稅(AVD)(附2025印花稅計算表)
- 買二手樓或居屋,需繳交印花稅嗎?印花稅稅率有分別嗎?
- 樓市撤辣對買家的影響
- 海外買家 / 非香港永久性居民需要繳交更多印花稅嗎?
- 何時需要繳交買樓印花稅?若遲交,罰款多少?
- 若我簽訂的是「臨時買賣合約」,需要支付買樓印花稅嗎?
甚麼是印花稅/厘印費?打厘印是什麼?
許多人都聽過「租樓需要打厘印」,那麼買樓又是否需要呢?事實上,繳交印花稅俗稱「打厘印」,其目的在於確保買賣樓宇的文件獲得政府承認並具備法律效力。當您完成物業交易後,繳交的「厘印費」其實就是「買樓印花稅」,而印花稅的金額主要取決於物業樓價及買賣條件。
如果您未按時繳交買樓印花稅(打厘印),相關文件將無法獲得法律效力,甚至可能影響物業的業權登記,對買家而言後果相當嚴重。此外,稅務局還會追收稅款並加徵罰款,最高可達稅額的10倍(詳見下文「罰款」部分)。因此,買樓時記得預留足夠的時間處理印花稅事宜,避免日後的額外負擔。
印花稅的種類
自2024年起,政府宣布全面「撤辣」,現時買樓只需繳交一種印花稅—從價印花稅(AVD)。這項稅項依照物業成交價格或市值(以較高者為準)分階計算。換句話說,過往不同買家身分或購買次數所需繳交的其他稅項,現已全部撤銷。
以下表格整合了「撤辣」前後所需繳付印花稅的種類,讓您更直觀了解兩者差距:
印花稅種類 | 撤辣後 (2024年2月28日起) |
撤辣前 (2024年2月28日或之前)) |
從價印花稅(AVD) |
唯一需要繳交的印花稅 | 買樓時必繳,按物業成交價或市值分階計算 |
買家印花稅(BSD) |
已撤銷 | 非香港永久居民或公司名義買樓,稅率劃一7.5% |
額外印花稅(SSD) | 已撤銷 | 購入住宅物業後,於2年內出售便須付額外印花稅,稅率介乎10%至20%,視持有期限而定 |
新住宅從價印花稅(NRSD) | 已撤銷 | 新住宅從價印花稅的前身是從價印花稅的基礎下,徵收雙倍印花稅 |
從價印花稅(AVD)(附2025印花稅計算表)
經過政府全面「撤辣」後,從價印花稅是樓宇買賣中唯一需要繳交的印花稅。根據2025年財政預算案,如你購買的物業價值不超過400萬港元,則只需繳交100港元的從價印花稅,印花稅的計算方式根據物業的售價或價值(以較高者為準)而定。以下附上最新2025印花稅計算表,最新數據來自稅務局:
物業售價或價值 |
第二標準稅率 |
4,000,000 及以内 | 100 |
>4,000,000 至 4,323,780 | 100+超出4,000,000的款額的20% |
>4,323,780 至 4,500,000 | 1.5% |
>4,500,000 至 4,935,480 | 67,500+超出4,500,000的款額的10% |
>4,935,480 至 6,000,000 | 2.25% |
>6,000,000 至 6,642,860 | 135,000+超出6,000,000的款額的10% |
>6,642,860 至 9,000,000 | 3.00% |
>9,000,000 至 10,080,000 | 270,000+超出9,000,000的款額的10% |
>10,080,000 至 20,000,000 | 3.75% |
>20,000,000 至 21,739,120 | 750,000+超出20,000,000的款額的10% |
>21,739,120或以上 | 4.25% |
買二手樓或居屋,需繳交印花稅嗎?印花稅稅率有分別嗎?
無論是購買一手樓、二手樓或居屋,買家都需支付從價印花稅。然而,撤辣後,這些物業在印花稅率上並無顯著差異,主要的不同在於交易程序和交樓期。
樓市撤辣對買家的影響
政府在2024年宣佈「撤辣」,即取消多項過去用於調控樓市的印花稅措施。對準備買樓或投資物業的您來說,這是個好消息,因為印花稅計算方式更為單一,亦大幅降低稅務負擔。以下為主要改變:
不再有「首置印花稅」及「非首置印花稅」之分
以往,香港永久居民首次置業可享有較低的「首置印花稅」,而非首次置業或非本地居民則需繳交較高稅率的「新住宅印花稅(NRSD)」。然而,現時已無須再區分「首次置業」或「非首次置業」,所有人士一律只需按物業價值繳交「從價印花稅(AVD)」。
撤銷買家印花稅(BSD) & 額外印花稅(SSD)
買家印花稅(BSD):針對非香港永久居民或公司名義購樓,稅率可高達7.5%。
額外印花稅(SSD):針對短期炒賣物業,持有時間越短,稅率越高(約10%至20%)。
這些稅項曾用以打擊炒樓和海外投資,但同時亦提高了置業門檻。如今,隨著「撤辣」生效,您只需考慮從價印花稅,若將來想換樓或進行物業投資,也能享受更大的長短線操作空間。
海外買家 / 非香港永久性居民需要繳交更多印花稅嗎?
不需要。撤辣後,非香港永久居民及海外買家與香港永久居民一樣,只需繳付從價印花稅(AVD)。
何時需要繳交買樓印花稅?若遲交,罰款多少?
根據香港稅務局的規定,買賣雙方簽署買賣合約後,必須在30日內繳交印花稅。
一般來說,買家於律師樓簽署「正式買賣合約」的同時,律師會提醒買家準備支票,用於支付相關稅項並代為辦理印花稅繳交手續。買家亦可自行攜帶簽妥的合約或「轉讓契約」前往稅務局繳交印花稅,或使用稅務局網站「電子印花」進行繳費,再將「轉讓契約」提交土地註冊處註冊。若未能在法例所訂期限內繳納印花稅,現時逾時繳交印花稅的金額罰則為:
逾期時間 | 款額 |
不超過1個月 | 印花稅款額的2倍 |
超過1個月但不遲逾2個月 | 印花稅款額的4倍 |
超過2個月 | 印花稅款額的10倍 |
若我簽訂的是「臨時買賣合約」,需要支付買樓印花稅嗎?
需要,支付買樓印花稅的期限視乎你簽定「臨約」及「正約」之間的時間而定。
情況 | 繳交買樓印花稅期限 |
「正式買賣合約」於簽署「臨時買賣合約」14天內訂立 | 必須在簽署「正式買賣合約」後30天內繳付印花稅 |
「正式買賣合約」於簽署「臨時買賣合約」超過14天訂立 | 必須在簽署「臨時買賣合約」後30天內繳付印花稅 |
保護您的首次置業旅程
2025年首置印花稅的優惠政策,為置業者省下了一筆可觀的稅務開支,讓您有更多預算在裝修新居、購買家電等方面。然而,當您正慶祝擁有自己的「安樂窩」時,仍不能忽視潛在風險:一旦遇上火災、打風、水浸或樓上漏水、產生的修復費用和責任索償足以令置業之路蒙上陰影。此時,一份周全的家居保險計劃至關重要。蘇黎世的「自在家居」保險計劃1正是專為此需求而設,並提供以下保障,協助您在「上車」後依然安心無憂。
家居財物保障
高達3,250,000港元的家居財物保障:包括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亦涵蓋露台及天台的室外家居財物。
24小時「緊急家居支援」2
涵蓋開鎖、電器維修及水電維修等支援服務,更特設免找數方案。
個人及第三者法律責任保障
許多新業主往往忽略了個人及第三者法律責任的風險,一旦發生火災、漏水,造成鄰居或外來訪客的人身或財物受損,您可能面臨巨額索償。蘇黎世的「自在家居」保險計劃1提供高達10,000,000港元第三者法律責任保障,除了提供第三者受傷、死亡和財產受損的法律責任保障外,亦會賠償在訴訟期間所衍生的附加開支,例如訴訟費、聘用律師費用、專家報告費用等。
全球個人物品保障(自選保障)2
不少人以為,只有「旅遊保險」才能承保在外地發生的失竊或信用卡盜用等風險。但事實上,蘇黎世的「自在家居」保險計劃的綜合計劃亦提供全球個人財物保障:
- 涵蓋手機、平板電腦等隨身物品:不論您身處任何地方旅行,若因意外導致損毀或遺失,都能獲得相應賠償。
- 保障未經授權的信用卡使用、金錢失竊及補領個人證件:旅行期間若遇到盜刷或遺失卡證,亦能獲得保障,減低財務損失。
為了避免意外損失衝擊您的財務計劃,不妨考慮購買一份周到的家居保險,讓新居生活更無後顧之憂。
備註:
資料來源:稅務局,《從價印花稅 - 第1及第2標準稅率》,2025年。
資料來源:稅務局,《買家印花稅》,2024年。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一站通,《印花税收費》,2025年。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一站通,《加蓋印花的期限及延期繳交住宅物業交易印花稅》,2024年。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一站通,《須加蓋印花的文件及人士》,2024年。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一站通,《逾期加蓋印花及未有為文件加蓋印花》,2023年。
資料來源: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撤銷住宅物業需求管理措施》,2024年。
資料來源:社區法網,《樓宇買賣》
資料來源:社區法網,《臨時買賣合約是否需要加蓋印花(打釐印)及註冊?》
1 以上内容只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保險合約的一部分。有關此項保障計劃的內容細則及不承保事項將詳細列於保單之內,如有任何差異,均以保單內之條款細則為準。蘇黎世保險有限公司對所有事項保留最終批核及決定權。
2 只適用於綜合計劃。
免責聲明
本材料中包含的資料只可作為參考之用,並不構成對任何人士的任何推薦或建議。閣下不應僅憑本文所載的資訊作出任何決定。在根據本材料中的任何資訊採取行動前,閣下應考慮個人情況並尋求獨立意見。
本材料中包含的資訊並不構成購買或銷售任何保險產品或服務的要約。如根據該司法管轄區的法律,提供、推廣或招攬保險產品或服務屬違法行為,任何保險產品或服務均不得被視為在該司法管轄區提供、推廣或招攬銷售。
蘇黎世保險(香港)從其認為可靠的來源獲取本材料中的資訊,但並不保證資訊的正確性、充分性和完整性。
未經蘇黎世保險(香港)事先書面許可,任何人不得複製本材料中的全部或部分資訊。在任何情況下,蘇黎世保險(香港)均不對任何人因使用、依賴或分發本材料所載資訊而引起或與之相關的任何損害或損失負責。